阴雨阻耕期,麦播如何破局?茹振钢:霜降种麦正当时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句在中原大地上流传千年的农谚,曾是指导小麦播种的黄金法则。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句古老智慧正面临挑战。近日,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在新乡县朗公庙镇毛庄村进行小麦抗湿晚播栽培技术培训时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句在中原大地上流传千年的农谚,曾是指导小麦播种的黄金法则。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句古老智慧正面临挑战。近日,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在新乡县朗公庙镇毛庄村进行小麦抗湿晚播栽培技术培训时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
近日,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在新乡县朗公庙镇毛庄村进行小麦抗湿晚播栽培技术培训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特别是冬季气温持续偏高,通过三十余年气象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比对研究,我们发现河南小麦最佳播种期已整体后移一个节气,霜降节气成为新的小麦适播期。”
吃过一次二婚的席,婚宴上新娘没有穿白纱,没有花童,也没有司仪,我却看清了婚姻的真相!,读书369,13分钟
8月28日,河南省科技馆内座无虚席。随着省委副书记张巍宣布“河南省全国科普月活动正式启动”,一位身着朴素的科学家走上讲台。他手持金黄的麦穗,以“让科学的种子在心里扎根地里结果”为题,用带着沁阳口音的河南话讲述着小麦育种的故事。他就是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科技
8月28日,河南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省科技馆盛大启幕。活动期间,省首席科普专家、高校教授及科技馆辅导员等不同领域的科普工作者,围绕科普月的意义及行业实践等方面分享见解,传递出投身科普事业的热忱与担当。
5月28日,走进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间人工气候室,只见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嫩绿的麦苗在人工气候条件下茁壮成长。“这批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只需2~3个月。”中心主任陈向东介绍,“通过对环境的精准调控,我们一年能完成4~5个育种周期。”
从解决“吃得饱”到保障“吃得好”,从应对“靠天收”到实现“科技赢”,河南种业发展因需而动、向新而行,致力于让每一粒种子都成为丰收的希望,让中原粮仓的根基更深更实。